125  

〈登頂—記頭嵙山與大坑長城〉

 

它端坐
讓風雨在身上長苔
圍欄裡,我是顆不斷滾動的石頭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西莫夫《基地》系列心得

 

總覺得喜歡閱讀科幻作品的人不能錯過艾西莫夫,也不該錯過。

整體而言,艾西莫夫的小說文字對我來說是樸實無華(雖然仍是透過翻譯文字感覺),他以扎實的科學功力鋪陳一個龐大的世界觀。他本身不但是生物化學方面的教授,也出版過多本科普著作。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有關於「機器人三大定律」的系列最為著名。這次,我讀完的作品是《基地三部曲》,共三冊。其實一點也不厚,也許一個悠閒的週末就可以全部讀完。但此系列內容其實和機器人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也是讓許多讀者覺得奇怪的地方:這個感覺登場十分強盛的世界裡居然沒有機器人的影子?有傳言說艾西莫夫最後有想過把機器人系列與基地系列拉攏在一起,想想這的確是個盛況,但無論如何現在是無緣見到了。

《羅馬帝國衰亡史》是艾西莫夫寫作此系列時重要的參考資料,雖說如此,《基地》系列裡的銀河帝國盛衰描述起來卻沒有《羅馬帝國衰亡史》來得複雜(畢竟《衰亡史》也不是小說),也或許是架空世界的緣故,讓人感覺不那麼切身地沉重。其核心人物哈里‧謝頓是個心理史學權威,以他的水晶球(心理史學)推斷出未來銀河帝國的覆滅與人類將會陷入極長的黑暗時期。為此謝頓開啟了謝頓計畫,希望藉此可以縮短人類即將經歷的黑暗三萬年(無政府狀態)至一千年後即可迎接第二帝國(狀態)的來臨。但謝頓如此重要的角色卻在故事開始沒多久便去世了,因此或許我們可以說「謝頓計畫」才是全系列的主角。讀畢整個系列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謝頓(與謝頓計畫)和後來現身的騾,謝頓是我喜歡的那種神仙級高深莫測的角色,但再怎麼說他仍然是個人類;而騾則是那種天生有神力的角色,但再怎麼說他也不是神。(話說一開始出現騾這個字眼時,還以為它代表的是一個種族。)面對時間洪流、不斷變遷的局勢,他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企圖改變未來。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沒有心理史學這種神奇算術,但我們能夠閱覽過往的歷史。(也許未來大數據可能成為心理史學的根基?)雖然歷史的呈現有許多角度,英雄也好唯物也好,綜觀的大方向看來一個權力的集中與興盛便會開始面臨衰退,這是一種循環史觀,就像是一個朝代換過一個朝代,第一帝國之後將興起第二帝國。但其實第二帝國的養分卻是來自於衰退的第一帝國,直觀來想這使得第二帝國會比第一帝國更強盛(這是一種直線史觀)。那麼照理來說,當第二帝國達到巔峰時,也就是它逐漸衰退的時候,就像是第一帝國那樣。我很好奇《基地》中的第二帝國會怎麼做來防止衰退,或說是延續繁榮呢?回到與故事最有關係的第一帝國,謝頓發現要延續帝國的壽命為時已晚,這個狀況對我來說表示延續繁榮是可行的,也就是如果發現得早(謝頓早一點把水晶球磨圓之類)第一帝國將可能永續經營。(好像哪裡怪怪的啊。)當然很有可能要縮短的就不是黑暗期,而是替換腐敗的體制和思想了。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睏倦像小溪
潺潺,像某種啁啾不停的鳥
規律地隨著水面波光而來
有風讓春日暖過
輕輕推摩著疲憊的窗帷
讓月光能更柔和些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臺上的少女往下〉


晴朗無雲的日子
所有的黑都藏在其他人的傘裡
沒有人想過它需要被清洗
但也有拚命想刷掉顏色的人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北平〉

 

若吃只為吃
又何必,將鄉愁放進盒子裡
澆灌那些又甜又鹹的記憶
也許歲月需要油炸,用餅皮封存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烏鴉之歌〉
 
 
沒有雨的暴雨聽起來像首悲歌
當它們落下,烏鴉快飛
年輕的肉身還未成鐵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4  

台灣文學地景:苗栗玄寶大橋

〈日落了〉

 

她日落了
夜晚還未做夢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忘與找回的過程〉

 

有些人不習慣在夜裡睡覺,有些人可能是非自願地醒著。我喜歡,或者說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總是在入睡前放任自己想像很多事。我喜歡創作,有一段時間曾經忘記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有睡前的想像習慣一直保持著。也許因為這樣我一直睡得很安穩,除了有時會有睡眠不足的缺點外,在進入深層的夢境後彷彿能進入另一個世界,不再醒來。

做夢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演變成逃避現實的利器,它填補許多刻意去忘記的空位,或許以一個更貼切的說法是「覆寫」。相信有許多年輕的孩子會和我一樣,在國高中時期摸索並逐漸掌控自己的心靈,至少我以為能全盤掌握自己心思是在這段時間。現在回憶起,刻意的遺忘也由此處蔓延、擴散。對我而言,遺忘或許可以粗略分成兩種,一種是醫學上的遺忘,一種卻是記憶被覆寫、習慣覆寫、話語覆寫,形塑自我外在表現的遺忘。我在細微處改寫自己,使自己好像更能適應這個環境,更能避免衝突與迴避責難。

近幾年因緣際會下開始學習寫現代詩,開始去了解現代詩的面貌下有什麼更深層的共鳴。甚至鼓起勇氣去表現那些從來不曾表露的自我,就像地牢突然有了一絲陽光,所有纏繞迴旋的藤蔓有了宣洩的出口。然後那些被刻意遺忘的、堆積在角落裡的成串的前因後果,都回到了它們該有的位置,而那些被我分裂出去的自我:那些憤怒時於暗處吼叫咒罵的陰影、那些被各種條件限制的表現慾望、那些沉靜冷酷的自我觀照……漸漸地回歸,趨於完整。

現代詩是一個完美的容器,適合把一些密碼藏在裡面,適合那些總會把心靈推至邊緣的人們。它的寬容讓那些欲表露又想藏匿的矛盾情緒得以舒緩,因此才有許多喜歡以詩療癒的詩人吧!雖然我自認沒有什麼傷口,但認識詩以來卻發現,這一切只是一種相對關係的掩飾。程度上相對的、關係上比較的,荻原朔太郎《詩的原理》(徐復觀譯)中描述道: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岔路〉

我們向前爬行
向前或交纏或互相
吐出蛇信
把一路上的滋味
吞進肚裡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蝶最近的遠方》心得

 

 

 

如你,在晴朗的林道之上 

已將今晚的星空 

文章標籤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