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論可愛》讀後感

 

    要來談述我自己對於「可愛」兩個字的意義,可能要先從為什麼我會選中四方田犬彥的《論可愛》這本書來閱讀的動機。

    這本在對岸簡體書為《論可愛》的書名,在台灣繁體書為《可愛力量大》。說實在的,我比較喜歡對岸選用的書名與簡潔的包裝方式。台灣的書名和包裝很明顯就可以感受到台灣消費者在購書的市場裡,他們面對書的心態和看法是和對岸有多麼地不同。而一定要說的是,在翻譯方面,我會覺得台灣的翻譯比較容易讓台灣讀者吸收。但這邊說到關於簡體和繁體書市場的看法就太離題了。

    拉回來我購買此書的動機,其實是在繁體出版之前,簡體的書名《論可愛》三個字深深吸引我。我是一個很常使用可愛兩個字的女性,並且也曾在心裡擅自對可愛做出界定與用法等等之將之昇華為應用理論的人。因為自己從無意的到有意識地運用可愛,也注意到可愛在台灣環境裡其意義的轉變和影響。但我必須要聲明而且承認的是,此篇文章將不會是嚴謹的研究論文,而是我個人主觀的看法。我非常希望有人可以以此為研究專題下去做屬於台灣可愛的研究。屆時出版還請通知我一聲,我一定會買來閱讀。

    其實《論可愛》(繁體《可愛力量大》,此文將一律以簡體書名稱之。)一書,我也不覺得它就是非常嚴謹的研究成果,就如同作者在書末有提到過這邊論述可愛的侷限性和未來的研究想望一樣,《論可愛》一書其實非常侷限在日本一地的演變以及其特徵產物對國際的影響。對我來說,台灣的可愛雖必定有受到日本文化影響,但也必定有自己一脈演變的過程。因為「可愛」一字據我目前所知,最早可以在《尚書》中找到。但那時候的意思真的和現在有極大的差別。

    對我來說,自己原本對於可愛的簡單拆解即是「可以愛、可被愛」的,而可以二字對我來說代表很大的選擇自由度。讀完《論可愛》,讓我從自身相關經驗和認知中一一去比對甚至加深對於「可愛」一詞的理解,不得說,此書有很多處讓身處台灣環境中的我也有相似的認同感。

     首先,我覺得可愛二字除了在日本,在台灣也是次文化的極致,這裡和我本身拆解的「可被愛」其實有點關聯。但不是說主流文化就對可愛嗤之以鼻,相反的,主流文化深受次文化的可愛影響,正大量吸收被變化過的「可愛」成為主流文化的一環。可愛是無遠弗屆的,它的特殊性大概和「愛」這種抽象字詞不相上下,甚至更有胸襟。可愛的基礎大概會被認為是少女化、幼稚化、微縮、未成熟的,根據書中,尤其以幼稚化和未成熟的最廣為人認同,其實在台灣我也是這麼認為的。而從此延伸,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感覺也往往代表著需要被保護,甚至是負擔不起責任的,於是我想,我大概也是受到影響,才將可愛拆解為「可以愛、可被愛」。可愛在此方面激起了人們對於弱小的保護慾望和某種成就感。

    因此,我認為可愛一詞帶有道德作用,因為它使成熟的個體基於某些自發的原因想要保護未成熟的個體。不過,在這裡大概會有多次文化的見解會反駁這項道德說,但這點也是可愛的迷人之處,因為它同時也能引起過度的占有慾望,激起人需要達成保護弱小的成就感。在《論可愛》裡提到關於眼光政治學,我認為這也是基於這種保護使命和成就感而來的。而在台灣這幾年蘿莉異軍突起,萌字火紅,我認為這是對於台灣過度成熟化美感的反彈(可能也是次文化與主流的對立),當然也是和日本未成熟美學的影響有極重要的關係,不過,因為我並沒有去作實際的調查和資料蒐羅,所以這邊便不便多寫。

    另外,可愛一詞也是帶有負面意義的,這點在被使用的時候就可以發覺。帶有負面意義不見得是拿來當作諷刺的工具,而是相當程度上帶有可憐與悲悽意味,這點在書中也有提到過。好玩的是,我認為正因為這樣的特性使得可愛的反面詞只能是不可愛。例如書裡也提到過的美麗一詞,通常我們想到的反面義即是醜陋,它們雖然也是抽象的形容詞,但是這兩者皆有較單純而客觀的意義限定,縱然每個人對美醜的標準不一。(在這地方絕對不能代入藝術家的眼光,那完全是不同碼事,但藝術方面我認為可愛的影響也很巨大,不過這應該要個別提出來討論。)而可愛本身卻包羅正負面價值,因此在挑選其較準確的反面義時,只能說「不可愛」。

    書中後面更是提到可愛和怪誕只有一線之隔,這是兩個讓人直覺大不相同的詞。但在讀過作者的論述後,我覺得其實這就是可愛的道德作用,更是一種補償作用。就如同作者提到的Diane Arbus,她透過鏡頭拆解世俗觀感,拆解可能的人為包裝,而得到剝離可愛後的影像。如果這些事物真的都去掉可愛的包裹後,會對於人心道德有多大的衝擊呢?人們失去了對於此的保護和成就感,反而發現了未成熟個體的累贅甚至醜陋之處會怎樣呢?雖然我覺得這不能成為社會上殺虐孩子、動物等的理由,但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角度。

    至於補償作用也是基於以上想法讓我有所感覺,人們總是在不足之處或者不完美的事物上給予這樣也很可愛的想法,甚至這麼對對方說就能給予安定的力量。比起可能不切實際或不明所以的開導和空泛的加油聲,可愛這兩字卻能最貼近缺乏自信或者有著某些缺點的人性,因此被廣泛接受。但是這些就能代表現下「可愛」這兩字能被所有人都接納使用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我認為這也是因為每個人對於可愛二字的理解跟自我詮釋不相同,以至於有些人帶著稱讚之意說對方可愛時,對方卻會認為可愛代表著幼稚等等意義而拒絕接受。

    另外有趣的是,書中提到在法語和希伯來語中找不到適當的詞彙去翻譯かわいい一詞,而其他可以找到比較好的翻譯詞彙中也往往帶有相當程度輕蔑的意思,但在中文裡「可愛」本身卻難看見輕蔑意味的蹤跡。也可能以上為部分原因,可愛在台灣成為一種新勢力,日本的未成熟美學較其他國家更好打入中文市場而成為消費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中文以此固有的詞彙加上時代、文化背景轉換下,更可以體會到「可愛」二字可詮釋的自由度。雖然可愛兩字在使用上還是有性別差異,但如果能實際做出台灣的調查數據,以此繼續研究關於可愛的風潮和對台灣文化甚至是市場的影響,相信一定會更具說服力也一定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動向。

 

2013/09/05 補充資料-西方詞彙發展:http://85percent.pixnet.net/blog/post/35854075

arrow
arrow

    月鱟 (破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